认真是我们
参与这个社会的方式

对于盒马鲜生的一点点思考

偶然看到了下面这篇文章,同时自己也去过盒马的店进行过消费,偶尔也在“钱大妈”“番薯藤”等店买过菜,记录一下一点点思考。

http://www.tmtpost.com/3551727.html


文章概括

作者提到,如果说“排队堂食海鲜”帮盒马通过口碑式营销培育了首批用户,那么,真正让盒马获得更广泛影响力和流量的,是“去盒马买菜”。“卖菜”是盒马门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。随后作者分析了盒马蔬菜的供应模式,可以概括为3点

  • 从按斤卖菜到按份卖菜
  • 从跟农户收菜到自建基地
  • 砍掉进场费,使用“买手制”

一些现象

1、盒马的生鲜产品是一个低频场景。这个观点是在文章中所提到的,从观察和自身经历来看,盒马就餐区在工作日人很少,在节假日会爆满。生鲜如果指的是海鲜的话,确实是一个低频场景。但生鲜还包括肉禽类等。盒马的肉禽类会在临期时打折,就临期打折的量来看,大部分肉禽类都能在保质期内销售完。

2、盒马的蔬菜品类确实很贵,大爷大妈基本都不买。但是大爷大妈会去买盒马促销时的鸡,单品价格大概50元/只。除去生鲜、肉禽、果蔬外,日用品、食品等统统要比一般超市卖得贵。

3、就我住的地方周围的情况是,一家盒马、一家永旺、一家钱大妈、一家番薯藤、多家类似钱大妈和番薯藤的店。由于像钱大妈、番薯藤这类店铺晚上会按照时间阶梯打折,于是很多认会选择晚上去买打折菜,这些人年龄偏大。这些蔬菜打折后就比较接近菜市场的价格了,但是仍然偏高。好处是这些店都是按照份来卖菜,一份蔬菜刚好是一道菜的量,类型也很多,一次就可以买齐。

4、大爷大妈,或者说,40-50岁的人在买菜这件事上是很认真的,买吃亏过一次,下次就真的不买了。另外这群人对质量的追求程度也超过了我的想象,他们会去提前抢打折的蔬菜,等十几分钟结账(到时间才打折),他们也会去买盒马原价的鸡(他们认为好吃的),单价是比一般品种的鸡要贵的。

思考

1、盒马的就餐区在工作日时人很少,这个有没有再利用的可能?烹饪等设备都是已有的,配送体系也是完整的。可不可以工作日推出一些价格不那么高的套餐,可以堂食、打包,甚至外卖。

2、抢打折蔬菜+买原价生鲜鸡,这里面有没有可行的商业模式

3、钱大妈、番薯藤等每天都会有大量剩余的需要打折的产品,这里可能是故意而为之的,针对不同的人群。原价菜收回成本,针对的是年轻人,上班族,对价格不是很敏感但是对时间敏感的人。打折菜也有利润但是利薄多销,针对40-50岁人,对价格敏感但是对时间不敏感。

4、钱大妈还有一个策略,每天会针对会员推出几款特价菜或鱼类禽类等,价格与菜市场接近,猜测这里会不会也是一种策略。用户在非打折时间进行第一次原价消费后得知了晚上会有折扣,于是一部分用户就会养成一个晚上来买打折菜的习惯。这部分用户也会产生利润,但是单个用户产生的利润低于原价购买的用户。每天的特价菜/肉类会吸引所有的用户购买,这时能够沉淀出会员,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用户购买原价蔬菜/肉类的习惯。蔬菜、尤其是肉类打折和原价确实是有区别的。因为打折是在晚上8点,那个时候购买的东西只能第二天吃,如果是原价购买的话,当天就会食用。

无论如何…谨记大爷大妈们真的很精明…

没有故事 也没有酒

点也没用点也没用